9月30日,孙铭谦的阵型迷思:当胜利掩盖不了战术枷锁

足球资讯

天津津门虎主场一球小胜河南队,赛后孙铭谦在混采区摩挲队徽的指尖泛白,这位被迫适应多位置的球员正成为中超工业化足球的缩影。

主帅在更衣室反复强调阵型容错率,却未解释为何总让进攻型球员填补防守窟窿。

“五后卫体系让我像被拴着链条冲锋”,孙铭谦的球衣领口残留着拉扯痕迹,“四后卫时每个防守失误都像在刀尖跳舞”。

Opta统计揭露残酷现实:孙铭谦本赛季场均跑动12.7公里冠绝全队,但射正率骤降至28.3%,位置频繁变更正蚕食其进攻天赋。

南看台老球迷攥紧围巾喃喃:“我们歌颂球员 adaptability,可这究竟是进化还是退化?”

资深战术分析师赵震在专栏写道:俱乐部用“多功能性”美化人才储备不足,当代球员正沦为战术试验的消耗品。

当记分牌定格1-0,谁在意某个球员的进攻灵性正被体系稀释?中国足球工厂的传送带上,鲜活的足球灵魂正在标准化流程里慢慢风干。